“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放到英語學習上是千真萬確,平時英語學習過程中學會換一種角度看問題,可能會徹底改變英語學習的態度,如改變英語的輸入方式,不要總盯著它讓你覺得別扭的地方,要學會發現它的美。
看電影是學習的一種方式,看電影必須分成精看和泛看兩個階段,一開始一定要關注一部片子,哪怕三個月只看這一部片子,要看到什么程度,每一句臺詞都看出來,不是從字幕上看出來,如果有字幕,把字幕遮住,一定要聽出來,并且寫出來,寫到一個小冠詞“a”的發音都定的非常清晰,你三個月聽這一部,這一部反過來接著聽第二部,只有經過這樣的階段,最后完全徹底作為欣賞和學習交互的看,這三個層次如果要做對了,看電影學英文才進入了境界。否則的話,英文還沒有學,上來就看一部電影,這是看不懂,這樣你對自信、對英文有一個問號,這就要命了。要精看然后再細看。
聽新聞有一個問題,因為新聞往往是每天發生不同的東西,所以在單位時間里,它所獲得的信息量都是嶄新的,非常大,如果你的詞匯量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或者是不熟悉它今天談的話題的話,你就很可能在聆聽新聞過程中收獲不大,我的建議倒是如果你今天要聽現在發生的東西,你最好在網上或者在報刊上預先做一些預習,大概知道現在世界上政治上發生什么事情,你必須從信息的內容上新做到熟悉,然后基本熟悉情況下,稍微遇到一些生詞或者是新的表達法,你就不會太在意,大概內容差不多,這樣類似于我們看電影的感覺,電影讓你寫下來每一句,但是電影你可能懂了,因為那些場景、那些畫面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我覺得聽新聞應該對初學者有一個預習的過程。
情景喜劇是非常生活化的,任何一個情景需據在學英文當中是非常好地了解美國語言習慣的材料,如果你有這個片子堅持看,光堅持看還不行,如果你現在沒有能夠把每一句臺詞寫出來的境地,其他東西都不要看,你就把它當成老朋友對待,直到老朋友熟濫于心,這樣這部片子會給你帶來非常豐厚的回報。
那么,怎樣學好英語口語?找人對練是最好的方法。
學英語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很多人在還未到達終點就在中途放棄了。想要堅持就需要有人陪伴,可以找英語口語比較好的朋友陪你一起練習口語。形勢可以是多種,可以先從詩詞開始,然后到英語故事。如果都ok了不妨可以試試用英語描述你一天發生的事。在陪練的對象選擇上,口語一定要是標準的,發音清晰。我當時是找外教對練,因為我們是應試教育,在周圍很難找到能夠對練的人。http://www.rjcnn.com/daily/?qd=xg在這個網上找到了一個很有耐心的教練,我發音不準,他竟然也能聽的懂還幫我糾正了發音,捋順了我的語法錯誤。
總而言之,我們必須學會美國人怎樣描述東西。
從描述上來講,由于中美的文化不同會產生很大的差異。我們描述東西無外乎把它放在時間和空間兩個坐標上去描述。但美國人對空間的描述總是由我及外,由里及表。而中國人正好相反。美國人說"我向雪山走去",中國人就會說"我從雪山走來"。時間上來說,中國人是按自然的時間順序來描述。我們描述一個東西突然停住時,往往最后說的那個地方是最重要的。我們聽評書常說,欲知后事好何,請聽下回分解,中國人很認可這種壓軸戲、抖包袱式的方式,而美國人聽到這里可能會把收音機砸了:我聽的就是 what happened, 但發生了什么我不知道,還要讓我下回再聽(笑聲),豈有此理!因為美國人在時間上描述時先把最重要的東西說出來,然后再說陪襯的東西。只有發生悲劇性的事件,美國人才在前面加上鋪墊。這就是中國人和美國人在時間描述上的巨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