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標題吸引了你,那你應該是抱著學習的態度來的吧。那開始前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背景,這樣你才好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
我在初一時才第一次接觸到英語,那時就覺得與另一個國家的人用一門外語交流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十幾年過去了,英文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往大了說,英文真的向我呈現了一個更加寬廣的世界,讓我一個農村里長大的姑娘有機會看到整個世界的變化;往小了看,學好英文之后,我在工作中比別人多了許多機會,甚至在婚戀時也有了更多選擇。
我的英文到底現在是什么水平呢?
2013年我參加過國際性的英文測試,成績還不錯。根據考試機構自己的數據來看,我的成績應該是所有考試者中的前5%左右。
以前在國內時跟英語國家的朋友聊天,說起我從來沒出過國,他們都表示很驚訝(也許他們也只是很禮貌吧)
我老公不會中文,所以從談戀愛起,家事國事天下事,我們都得用英文來討論。偶爾吵個架、辯個論,我也居然沒吃過什么虧。
很多人可能抱著“我大學里英語還不錯,工作幾年英語丟了,我要撿起來”的心理在學英語。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會很難學好。
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英文是一門工具而不是一門學科,除非你的夢想是將來從事英語文學創作。只有現實中產生需要時,我們才會有動力去學一門工具
就像開車的技能,可以把我們從A地帶到B地,再看看路上的風景。我想沒有多少人是因為享受交替踩油門、踩剎車的過程才想學開車的。
另外,英語要在運用中才能停留、扎根。如果你沒有在腦中安排好一個運用的環境,學起來會毫無方向,即便學會了也會很快遺忘。語法和單詞也是具有流動性的,這段時間常說、常用的詞語,再過了兩個月,即使是表達同樣的意思你也可能換了表達方法。
我建議你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之前,想想自己的練口語的目的到底夠不夠“現實”。你是想出國旅游不用請翻譯嗎?你是想下個月接待單位的外國客戶,獲得大訂單嗎?你是想某某考試的口語獲得高分,跟其他人來開差距嗎?
英文中的聽說讀寫四項能力,我覺得說最難。因為“說”是即興的,沒有寫作時那么多時間去構思。根據我以前在國際教育行業的工作經驗,我知道中國人的聽力和閱讀要明顯好于寫作和口語。聽力和閱讀是輸入項,勤加練習后會有非常顯著的提高。而寫作和口語是輸出項,是我們的弱點,必須通過有意識、有目的性的練習才會有所提高。平時我們能聽懂、看懂的東西,也許輪到自己來表達時,只能表達出幾分之一的含義。
讀大學時,我們英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會有精讀、泛讀、精聽、泛聽等等。這就表示針對不同的文章我們需要采取不同的態度與學習方法。
那作為一個業余的英文學習愛好者,哪些文章值得精讀、精聽呢?
如果你手邊已經有了教材的話,不管是什么,選一本,然后一篇篇文章精耕細作。 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每周到紐約客或是紐約時報上選一篇你感興趣的文章,逐字逐句地分析單詞和語法。長度大概在2000-3000字左右即可。
精讀的文章數量不需要多,但是在學習后需要掌握每個單詞的含義,分析透每個句子的句法,不僅要查單詞、記語法,還要發出聲來讀,感受句子結構和語感。
精聽也是一樣,建議從2、3分鐘的英文新聞聽起,不要追求大段對話,也不要追求數量。第一遍正常速度聽,然后把語速放慢聽兩遍,然后再看著新聞的文字用正常語速聽,判斷自己聽對了多少。在這個過程中,你也可以配合“聽寫”的工作,聽一句,寫一句,效果很好。如果走在路上不方便寫的話,就聽一句,再嘴里重復一句。
精讀、精聽的內容,是語法和詞匯的主要來源,是一棵樹的樹干部分。而泛讀、泛聽的內容,可以幫助你保持對英語的興趣,不至于因為太過枯燥而放棄英文學習。泛讀、泛聽的話,我個人使用過并且強力推薦的:
電視劇
不管你在追什么美劇英劇,請都堅持看10遍!不停地刷最新最炫酷的美劇英劇,并不能幫你提高英語。同樣是英語專業的學生,我感覺到我的口語明顯比同學的要更熟練、更地道,是在我看了6-7遍《老友記》之后。
最初我就看劇情,到后來學表達方法、模仿口音,再后來我就能看出中英文字幕中的錯誤。這部劇我已經看了十幾遍了,只要有人問我如何提高英語,我這一定會推薦這個方法。
如果你不喜歡老友記的話,可以選擇一些每集在20分鐘左右,喜劇類的現代情景劇?!队际小肥俏铱吹玫诙嗟拿绖?,大概有7、8遍了,題材很解放思想,表達更加有深度。我現在幾乎不追什么新劇,因為覺得感情糾結,浪費時間。
網站
Medium,Buzzfeed,Huffpost:這幾個網站上不是純新聞,而是很多作者根據一些當下發生的時事引起一些思考,會有許多有深度的文章,也會有比較易讀的英文的干貨和雞湯。
播客
This American Life:這個播客是我覺得做得最好的播客,沒有之一。每期一小時左右,一個主題下會涵蓋2-3個小故事,講述的都是美國普通人的故事,但是讓人眼界大開、腦洞大開。趣味性很強,一小時聽下來也不會覺得累。
TED:因為看視頻不太方便,所以我在開車時也常會聽TED的音頻。也是短小,但是信息量大。演講的人都是各行各業里拔尖的人,用語精煉,句型豐富。
Planet Money和The Economist:分析解讀世界經濟現象。
廣泛地攝取內容,可以幫你保持對這門語言的興趣,增長見識,加深對英美文化的了解,還能練出語感。
組隊練習
選定10個你想掌握的單詞,和小伙伴組隊用這10個單詞說出一個故事。又鍛煉口語和表達方式,又能幫助強化記住單詞。
不要怕犯錯
以前我很擔心自己犯了錯誤,別人會笑話我,所以又發言的機會從來不敢多說。有人就跟我說,你想象一個正學著中文的外國人來跟你用中文對話,你會覺得因為他中文發音不好而嘲笑他嗎?根本不會。而且很多英語國家的人這一生也都不需要再去學另外一門語言,他們根本就沒資格說你英文說的不標準。
說慢一些
在我跟著錄音、電視劇練了一段時間后, 為了顯出自己的流利,我就加快語速,想顯得自己水平很高的樣子。但后來發現那樣做根本沒有益處:一方面單詞發音練得不準,別人很難聽懂;另一方面因為說得太快,沒有時間思考句子結構和語法,總是犯一些本不該犯的語法錯誤。
舉例來說,“You have to make sure your children are taken care of by the babysitter”。這句話里,OF這個詞如果不有意識地放慢速度就很容易被忽略掉。
按照話題聯系
找一些有爭議的話題,或是一些你感興趣的話題,試著用英文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剛開始不能一次性表達大段的思想時,可以先寫下來,然后讀幾遍,再不看稿子重復說幾遍。熟練之后就可以不用寫出整個句子,而是關鍵詞句子來進行復述。
不要強求口音:每一個人說英語都會有口音,不過作為我們的外語,先讓對方輕松理解是第一目的。我認為在中國的時候,“標準口音“是最好的口音。如果到了國外,會不可避免地被當地口音影響,到那時候再糾結自己到底要練哪種口音會比較好。
無論做什么事,我們都希望得到反饋。如果看不到進步和成績的話,會非常打擊自己積極性。那練了這么久,我們怎樣知道自己有了進步?
錄音
找一個自己喜歡的話題,簡單在腦中構思后,就開始講。把這個過程錄下來,就不要再管了。過一個月再拿著這個話題,錄一段話。對比前后兩段話,你可以體會出自己的表達是不是更流利了,你的內容是不是更有深度了。
做夢時夢到自己在說英語
這一點雖然聽起來很不靠譜,但實際上我和同學們都有這種感受。就是有了一定的積累后,你在做夢的時候會夢見自己在說英文。我們都知道在睡眠中,大腦依舊會處理大量的信息,消化知識。在夢里說英文,不管說的好不好,至少證明大腦在潛意識層面可以處理英文信息了。這是一種進步。
詢問身邊的人
你也可以把你說的話錄下來,發給你覺得英語不錯的朋友,問問他們的意見。為什么要錄下來呢?因為我覺得兩個中國人在一塊說英文挺別扭的,而把練習的內容錄下來,對方可以多聽幾遍,更有針對性地給出反饋。如果對方覺得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也不用當著你的面提出來,讓你更加緊張。
希望這篇文章給了你一些啟發,也歡迎你與我交流更多英文學習方法。